迎客松树,迎客松树叶图片

乐悠悠网 苗木知识 2024-05-02 15:24 4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迎客松树,迎客松树叶图片和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迎客松怎么简笔画图片
  2. 盆景迎客松怎么制作?
  3. 《黄山奇松》课文
  4. 黄山奇松教案
  5. 黄山奇松的介绍300字
  6. 找一篇解说词,带图的那种,不用太长,图片最好是景物
  7. 关于黄山奇松的资料
  8. 黄山奇松的资料简介
  9. 谁有关于黄山奇松的资料?

一、迎客松怎么简笔画图片

迎客松怎么简笔画图片

请看下面迎客松的简笔画图片:

二、盆景迎客松怎么制作?

迎客松的采挖最好在立春后~春分这段时间.以这时采挖的成活率最高.在惊蛰~春分挖的.小松裸根或土松了.成活也较易.采挖迎客松能带土就带.挖时先挖开一圈后用胶皮捆紧.然后才断主根.挖好后尽快运回栽植.

栽种:要用宽大的土盆,用木箱或下地栽种最好。用土松散透气卫生,不予消毒杀菌。培土三分之二时水吸一次,第二天用干土再培三分之一吸潮,保持适当干湿度。初期为防止长期雨天,可在略高的培土上围披一圈塑料薄膜,以能盖住盆钵或树窝为度。置避风、温暖、向阳处。 用土:黄泥土.红泥土.煤渣.也可用黄泥土加沙.黄泥土加煤渣.最好不要用纯沙.种时要用木棍插实.种好后浇足定根水.

管理:初期适当遮荫,成活后全日照。保持良好通风。盆土见干见湿,略干。用肥常规。每天多喷叶面水.迎客松成活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好能在十小时>.利于迎客松枝叶加快生长.促使多发新根.

造型:剪截与攀扎、嫁接相结合。注意生长期迫芽和发芽期打顶。

三、《黄山奇松》课文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四、黄山奇松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黄山奇松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奇松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a、指名读问: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b、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那么黄山的奇松在哪里?(学生读)教师板书

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看文中是插图你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表现在哪里吗?

c、齐读第1自然段。

总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重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a、指名读

b、第一句说了什么?(板书:玉屏楼观松)教师简介徐霞客。这一句中的“绝胜”和哪一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最好),请齐读这一句

c、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读3~5句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第6句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7、8句

d、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点示:可以从中看出人们的想象力

小结:第二自然段写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暗示它们得名的由来。

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亲切喜爱的语气。齐读第二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a

a、指名读

b、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教师点示:第1个分句写了黄山送的姿势,第2句写了黄山松的动态,第3个分句写了黄山松的形状或造型。第3句话说了什么?(板书;装点黄山更神奇秀美)这句话回应了课题,点出了一个奇字

c、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赞叹的口气,请齐读3自然

d、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三、指导背诵。

1、听录音。

2、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3、各自轻声试背。

4、全班齐背。

四、布置作业;

1、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黄山奇松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并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第二自然段,品味课文“精当”的用词,体会三送的奇特,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第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一组黄山风景图,并配以乐曲,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由扶到放,自主合作。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品读感悟”、“情感熏陶”等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感—品”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4、参与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指导背诵”的环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引读课题后,让学生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信息。

(2)完成填空,并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当

2、精读课文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分别读描写三松的句子,并找出评价最高的松树。

(2)重点介绍“迎客松”,从描写迎客松“奇”的词语出发,配合资料、造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迎客松的形态的奇特,以及生命力的顽强。

(3)用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4)放手让学生自由解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朗读课文时注意对重点词的分析,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5)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安排,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填空,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3、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介绍祖国的名胜,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作业的设置。我让学生在提供的图片中选择,仿照课文中三松的描写方式练习写话,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升华。

4、板书设计

因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在三松,所以我的板书也是以此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课文的重点。

黄山奇松教案 篇3

《黄山奇松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假如没有到过黄山,读了课文大饱眼福

1、板书: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

1、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学生质疑

2、简介黄山:黄山在安徽省地黄处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欣赏课文,重点就是描叙黄山奇松的。

3、谈话:黄山风景秀丽,其中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重点就是描述黄山松的奇景的。

(1)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陡崖 屹立 遒劲 郁郁苍苍

宾客 一帆风顺 情有独钟

按要求自学课文,理解字词意:陡崖:陡峭的山崖

屹立:高高直立

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得茂密,一片青绿。

一帆风顺: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出示图片,谁能看着图画说一说奇松怎样的潇洒(枝条舒展)与挺秀(树干高耸)?

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

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的?

(钟:(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联系课文说说“一帆风顺”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

那么“一帆风顺”四个字中到底包括了迎客松生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充沛挖掘“一帆风顺”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只风撼不倒,雪压不时,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溢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溢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2、 动作理解“屹立”、“斜出”、“弯曲”、“仰”、“俯”、“卧”等。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③课文每一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同桌讨论小节意思

①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认真听读,指出存在的问题

③交流各自然段的意思

总分总的结构。

那么先总写什么,然后分写了什么,最后又总写了什么,现在你能说出来吗?

总写了黄山的四绝,再分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最后又总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第一段:写人们对情有独钟。

集体交流

●第二段: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让黄山更加秀美。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奇特之处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

1、 黄山松千奇百怪,姿态万千,其中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最有名。2、 课件出示三棵松树,让学生辩一辩。

3、 交流并说出理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一帆风顺,郁郁苍苍

黄山奇松的代表 黄山的象征

“陪客松”:高大挺拔,葱茏茂盛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一帆风顺”、“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2)感受“陪客松”之奇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

七.总结回顾:

1.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它们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

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陡:左窄右宽。“左耳旁”写法同“陵”的左部。右部是“走”上“土”扁小而下“ ”的.撇捺宽放。

遒:半包围结构,书写顺序先里后外。内容“酋”笔画密集须笔笔清楚,第七画是竖弯而不是竖;外部“辶”写法同“避”(第3课生字)的外部。

郁:左右等宽。左部“胡”首横右端须收缩;右部“阝”体形较“左耳旁”宽大,其竖画须下伸至底部作悬针状。

宾:上部“宝盖头”体形宽扁;下部“兵”首撇须取平势,两竖画左长右短,两横画上短下长,下面撇和点摆放匀称,底部平稳。

黄山奇松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谁能用搜集来的资料介绍一下。

3、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它如此偏爱呢?请同学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渐入意境。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

三、细读课文,感悟生活。

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板书:三大名松)

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

分别指名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树的动人姿态。

●学习“迎客松”。

⑴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迎客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插图说话) (板书:迎客松)

指名回答、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饱经风霜”什么意思?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说明什么?谁来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说饱经风霜的迎客松是黄山第一奇松?(学生回答后板书:虽然……却…)

“如同”相当于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想象迎客松的样子,做做动作。

再读这句话,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因为他的姿态很像……所以人们称它为迎客松)

(3)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名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

边读边想想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4)看图试背诵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和体会。

●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上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1)自由读描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里把陪客松比作了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如果没有如“绿色的巨人”,效果有什么不同?(板书:……如同……)

(3)再读句子,说说陪客松的样子,它与迎客松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试背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学习“送客松”

过渡: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板书:送客松)

(1)指名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看插图)

(2)比较描写送客松的第一句和迎客松的第一句,说说这两棵松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指名读第二句。

想想这里的“好象”可以换成哪些词(板书:……好象……)

说说送客松名字的由来。

指导背诵。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松“奇”在哪里?边看图边朗诵描写黄山松的精彩词句,再次感受黄山松的神奇魅力。

5、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6、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诵课文第二部分。

四、引读课文,移步赏景。

1、引读:黄山松不愧是黄山第一绝,它们千姿百态,近看或……或……或……远看或……或……或……从整体上看有的……有的……。省略号说明什么?理解“千姿百态”一词,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生引读,生生引读,指名引读。

(板书:千姿百态)

2、这里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谁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体验情感。

1、黄山松树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闻名天下,此时你对黄山奇松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朗读文章的精彩语句、可以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也许你还有更好的方式,那就更好了。

2、交流展示。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黄山奇松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

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五、黄山奇松的介绍300字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黄山奇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英姿飒爽的迎客松 http://www.hsubbs.cn/thread.php?fid-45.html 更多黄山图片

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

黄山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景区独特的景色。黄山松的外形与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黄山松当作油松。1936年,中国植物学家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种新树种,因为这一科学现象是在黄山首次发现,所以就以黄山来命名这一树种。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又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于是将黄山松与台湾树合并为一种,改学名为pinus ***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文学名。

双龙松

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盘曲虬劲,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吸收,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枝枒都明显地向一边倾斜。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造化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奇状。

连理松(冬)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却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黄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汲取岩石深处的养份,黄山才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

龙爪松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魅力。黄山园林部门从1982年3月开始,陆续为黄山古树名木登记建档,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树名木的登录工作,其隶属21科、32属、36种。 黄山松的观赏价值自然不用多说,黄山松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黄山松松烟为原料,制作出丰肌腻理,光辉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宝之一徽墨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黄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

竖琴松(冬)

黄山是“黄山文化”的发祥地,而黄山松则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此,以黄山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宝库。

明末清初,有一批画家寄情黄山,描绘黄山的美景,如渐江、石涛、查士标、梅青、虚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涛。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干、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山水画宝库中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松则是他们笔下最重要的创作对象之一。

探海松与石笋峰

古往今来,咏赞黄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最早吟咏黄山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和《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两首,最早记述黄山的游记是宋代吴龙翰的《黄山记游》,作于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万历年间潘之恒编纂的《黄海》,就记载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黄山所写的游记。据不完全统计,从晚唐到清末,描写黄山的诗词歌赋就有近3万首,后人写黄山的诗文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倒挂松

倒挂松在莲花峰道中,旧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苍虬逆悬,根茎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楼道中的“一线天”左侧峰壁下。也有倒挂松,其根在上,盘生于石隙中,主干倒长约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叶,如龙戏水.倒挂高空,形态奇特,独具一格。

· 望泉松

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于一悬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长,树冠伸向汤泉,似在探望汤泉之胜,故名“望泉松”。有诗咏曰:“大夫峰顶望温泉,几度沧桑已变迁。万态风云遮眼过,老松相伴有青烟。”

· 贴壁松

贴壁松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故名“贴壁松”。其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特。有诗赞曰:“贴壁而生足底坚,人间遥隔几重烟。天崩地裂身犹健,哪怕严寒酷暑煎。”

有两株。一株位于黄山白云新道,从天海至步仙桥段的悬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处。扎根于岩隙,主干紧贴岩壁,树枝向两侧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铁画。树龄200年,高7.5米,干围0.65米,冠幅直径4米。另一株位于黄山天都新道“试胆石”下,海拔1700米处。高大挺拔,主干紧贴岩壁,枝梢向前斜倾,形态奇异。此树树龄400年,高11米,干围1.5米。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

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毕竟已是寿逾千年的古松了。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十多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黄山松,热情而又稳重,好客却不谦卑,亲切略带矜持,迎宾绝无虚意,她不仅描绘了黄山人的性格,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千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从天都新道“天地一线”回首,可见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态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游客登临,故名“盼客松”。但长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开通后才展现风采。今人有诗赞曰:“古松旷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盘。盼到天明终有客,愿将青翠献人间。”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莲花沟的途中。松干粗矮,树皮黝黑,树冠密集而倾斜,姿态苍劲优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游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见欢·望客松》词咏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颜堆。待客情深乍见,又分开。留难住,欢声去,几时回?望眼欲穿挥泪,盼重来。”

清康熙八年《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楼至莲花沟道中,老鹰石下。树身高3米,侧枝密集在2米高度,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向北面倾斜,针叶簇集顶部,树冠铺展平整,状如用蒲草编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团,故名。冠幅直径10米,投影面达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钱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诗中将蒲团松的形状与浮丘得道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进行描述,使蒲团松显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诗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探海松在天都峰顶,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桥上,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旧志将它列入黄山“十大名松”。有诗咏之:“天都绝壁一松奇,古干倾斜势欲离。要与龙王争海域,侧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陪客松:

位于黄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处。四棵古松,犹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常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故名。树龄均已500年,均高5米。东侧两棵,干围1.15米;西面两棵,干围1米。冠幅直径均为5米。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六、找一篇解说词,带图的那种,不用太长,图片最好是景物

艾丽米cad

七、关于黄山奇松的资料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 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页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

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堪称黄山美景之“三绝”。而黄山的松树更是以“奇”闻名于世。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玉屏楼上举世闻名的迎客松,独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气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询云海的探海松——黄山之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八、黄山奇松的资料简介

黄山奇松 [2]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黄山奇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

黄山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景区独特的景色。黄山松的外形与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黄山松当作油松。1936年,中国植物学家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种新树种,因为这一科学现象是在黄山首次发现,所以就以黄山来命名这一树种。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又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于是将黄山松与台湾树合并为一种,改学名为pinus ***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文学名。

双龙松

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盘曲虬劲,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吸收,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枝枒都明显地向一边倾斜。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造化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奇状。

连理松(冬)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却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3]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黄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汲取岩石深处的养份,黄山才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

龙爪松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魅力。黄山园林部门从1982年3月开始,陆续为黄山古树名木登记建档,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树名木的登录工作,其隶属21科、32属、36种。

黄山松的观赏价值自然不用多说,黄山松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黄山松松烟为原料,制作出丰肌腻理,光辉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宝之一徽墨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黄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

竖琴松(冬)

黄山是“黄山文化”的发祥地,而黄山松则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此,以黄山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宝库。

明末清初,有一批画家寄情黄山,描绘黄山的美景,如渐江、石涛、查士标、梅青、虚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涛。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干、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山水画宝库中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松则是他们笔下最重要的创作对象之一。

探海松与石笋峰

古往今来,咏赞黄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最早吟咏黄山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和《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两首,最早记述黄山的游记是宋代吴龙翰的《黄山记游》,作于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万历年间潘之恒编纂的《黄海》,就记载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黄山所写的游记。据不完全统计,从晚唐到清末,描写黄山的诗词歌赋就有近3万首,后人写黄山的诗文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倒挂松

倒挂松在莲花峰道中,旧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苍虬逆悬,根茎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楼道中的“一线天”左侧峰壁下。也有倒挂松,其根在上,盘生于石隙中,主干倒长约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叶,如龙戏水.倒挂高空,形态奇特,独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生长在盼客松附近,生于一悬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长,树冠伸向汤泉,似在探望汤泉之胜,故名“望泉松”。有诗咏曰:“大夫峰顶望温泉,几度沧桑已变迁。万态风云遮眼过,老松相伴有青烟。”

贴壁松

贴壁松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故名“贴壁松”。其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特。有诗赞曰:“贴壁而生足底坚,人间遥隔几重烟。天崩地裂身犹健,哪怕严寒酷暑煎。”

有两株。一株位于黄山白云新道,从天海至步仙桥段的悬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处。扎根于岩隙,主干紧贴岩壁,树枝向两侧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铁画。树龄200年,高7.5米,干围0.65米,冠幅直径4米。另一株位于黄山天都新道“试胆石”下,海拔1700米处。高大挺拔,主干紧贴岩壁,枝梢向前斜倾,形态奇异。此树树龄400年,高11米,干围1.5米。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

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毕竟已是寿逾千年的古松了。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十多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黄山松,热情而又稳重,好客却不谦卑,亲切略带矜持,迎宾绝无虚意,她不仅描绘了黄山人的性格,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千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从天都新道“天地一线”回首,可见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态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游客登临,故名“盼客松”。但长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开通后才展现风采。今人有诗赞曰:“古松旷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盘。盼到天明终有客,愿将青翠献人间。”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莲花沟的途中。松干粗矮,树皮黝黑,树冠密集而倾斜,姿态苍劲优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游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见欢·望客松》词咏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颜堆。待客情深乍见,又分开。留难住,欢声去,几时回?望眼欲穿挥泪,盼重来。”

清康熙八年《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楼至莲花沟道中,老鹰石下。树身高3米,侧枝密集在2米高度,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向北面倾斜,针叶簇集顶部,树冠铺展平整,状如用蒲草编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团,故名。冠幅直径10米,投影面达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钱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诗中将蒲团松的形状与浮丘得道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进行描述,使蒲团松显得更加神[1]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诗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探海松在天都峰顶,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去天探海松都赳宴,行至桥上,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旧志将它列入黄山“十大名松”。有诗咏之:“天都绝壁一松奇,古干倾斜势欲离。要与龙王争海域,侧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陪客松:

位于黄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处。四棵古松,犹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常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故名。树龄均已500年,均高5米。东侧两棵,干围1.15米;西面两棵,干围1米。冠幅直径均为5米。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http://www.huiyicn.com/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海),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团结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九、谁有关于黄山奇松的资料?

黄山奇松 朱宣咸作

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昵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令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令人浮想联翩……

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现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毕竟已是寿逾千年的古松了。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十多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编辑本段生长环境

黄山奇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景区独特的景色。黄山松的外形与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黄山松当作油松。1936年,中国植物学家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种新树种,因为这一科学现象是在黄山首次发现,所以就以黄山来命名这一树种。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又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于是将黄山松与台湾树合并为一种,改学名为pinus ***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文学名。

编辑本段种类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陪客松(位于玉屏楼正对面的悬崖上),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现已枯死),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海),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团结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双龙松

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盘曲虬劲,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吸收,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枝枒都明显地向一边倾斜。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造化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奇状。

连理松(冬)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却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黄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汲取岩石深处的养份,黄山才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

龙爪松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魅力。黄山园林部门从1982年3月开始,陆续为黄山古树名木登记建档,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树名木的登录工作,其隶属21科、32属、36种。

黄山松的观赏价值自然不用多说,黄山松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黄山松松烟为原料,制作出丰肌腻理,光辉如漆,

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宝之一徽墨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黄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

竖琴松(冬)

黄山是“黄山文化”的发祥地,而黄山松则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此,以黄山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宝库。

连理松(6张)

明末清初,有一批画家寄情黄山,描绘黄山的美景,如渐江、石涛、查士标、梅青、虚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涛。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千、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山水画宝库中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松则是他们笔下最重要的创作对象之一。

探海松与石笋峰

古往今来,咏赞黄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最早吟咏黄山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和《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两首,最早记述黄山的游记是宋代吴龙翰的《黄山记游》,作于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万历年间潘之恒编纂的《黄海》,就记载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黄山所写的游记。据不完全统计,从晚唐到清末,描写黄山的诗词歌赋就有近3万首,后人写黄山的诗文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倒挂松

倒挂松在莲花峰道中,旧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苍虬逆悬,根茎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楼道中的“一线天”左侧峰壁下,也有倒挂松。其根在上,盘生于石隙中,主干倒长约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叶,如龙戏水。倒挂高空,形态奇特,独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生长在盼客松附近,生于一悬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长,树冠伸向汤泉,似在探望汤泉之胜,故名“望泉松”。有诗咏曰:“大夫峰顶望温泉,几度沧桑已变迁。万态风云遮眼过,老松相伴有青烟。”

贴壁松

贴壁松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故名“贴壁松”。其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特。有诗赞曰:“贴壁而生足底坚,人间遥隔几重烟。天崩地裂身犹健,哪怕严寒酷暑煎。”

有两株。一株位于黄山白云新道,从天海至步仙桥段的悬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处。扎根于岩隙,主干紧贴岩壁,树枝向两侧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铁画。树龄200年,高7.5米,干围0.65米,冠幅直径4米。另一株位于黄山天都新道“试胆石”下,海拔1700米处。高大挺拔,主干紧贴岩壁,枝梢向前斜倾,形态奇异。此树树龄400年,高11米,干围1.5米。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莲花沟的途中。松干粗矮,树皮黝黑,树冠密集而倾斜,姿态苍劲优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游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见欢•望客松》词咏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颜堆。待客情深乍见,又分开。留难住,欢声去,几时回?望眼欲穿挥泪,盼重来。”

清康熙八年《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楼至莲花沟道中,老鹰石下。树身高3米,侧枝密集在2米高度,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向北面倾斜,针叶簇集顶部,树冠铺展平整,状如用蒲草编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团,故名。冠幅直径10米,投影面达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钱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诗中将蒲团松的形状与浮丘得道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进行描述,使蒲团松显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诗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

,何如顶上好安眠。”

探海松

探海松在天都峰顶,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桥上,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旧志将它列入黄山“十大名松”。有诗咏之:“天都绝壁一松奇,古干倾斜势欲离。要与龙王争海域,侧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千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从天都新道“天地一线”回首,可见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态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游客登临,故名“盼客松”。但长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开通后才展现风采。今人有诗赞曰:“古松旷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盘。盼到天明终有客,愿将青翠献人间。”

陪客松:

位于黄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处。四棵古松,犹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常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故名。树龄均已500年,均高5米。东侧两棵,干围1.15米;西面两棵,干围1米。冠幅直径均为5米。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